导航栏: 首页 评论列表

渔樵问对 白同学

默认分类 2023/09/10 08:22

任何结果的呈现一定会基于某种已知或未知的原因,这个就是著名的因果论。纵观历史,能够看透这些因果的人,北宋时期的邵雍就算一个,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本古籍就是出自于邵雍之手,虽然晦涩难懂,但是我相信接下来几分钟的时间绝对会让你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大家好,我是白同学,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渔樵问对。 北宋时期,风和日丽的一天,有一位砍柴老人路过一条小河,过桥时碰上了一位渔者在小河岸边垂钓。正巧老人坐下休息,渔者等鱼上钩,两人闲来无事,就相互攀谈了起来。而渔樵问对这本书籍就是记录了两人的谈话内容。首先,砍柴老人发问,能钓到鱼吗?渔者答,能。老人继续问,那不用鱼饵能钓到鱼吗?渔者答,不能。这个时候的老人来了兴致了,那这么来看的话,钓到鱼的不是鱼钩,而是鱼饵。可见鱼是因食而亡,但相反的是,人却因为吃鱼而受利,两者都是因为食物,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呢?渔者一愣,随即就笑了起来,你这是在给我装文化人呢?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和鱼是有区别的,你站在人的角度来看鱼,你问过鱼的感受吗?对鱼来说,不吃食物就要饿死,吃了食物可能会被钓,但被钓是有概率性的,饿死是必然的,所以它必须要吃。人不也一样吗? 钓不到鱼就要挨饿,钓到了鱼才有的吃,这不也存在概率性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只看到了事物的发生,却不知晓其中的变化,世间的利害不就是如此吗?可惜你不会换个角度。砍柴老人一听就不愿意了,说我不懂变化,那我问你,鱼能生吃吗?你要吃鱼,就必然要借助我的柴。你看,终究还是我的柴给你的鱼带来了变化。这时候渔者又笑了,你又不懂了,你的柴有用吗?柴到处都是,而火才是柴的作用。柴是火的本体,火是柴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你只看到了事物的体,却没有看到事物的用。我能说出来的只是事物的外在表现,你能看到的只是事物的形状。天下的事物都是如此,世人都知道体,却很少人知用。但是我却没有办法教你,只因真正的用是表达不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这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最顶尖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导的,真正的应用只能靠自己去领悟。说着,正巧鱼上钩了,两人在岸边生火煮鱼,准备吃饱了继续谈论,吃完之后,渔者来了兴趣,问砍柴老人,你知道怎么观察天地万物的根本吗?观物讲究的是三者合一。我们在观察万物时,首先要以理观物,以一种研究的心态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以本性观物,知晓事物的表现,最后再以命观物,知晓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三者合一才是观物的正确方法,世人大多都能够知晓万物的形状,能够鉴别什么是河,什么是水,什么是山,但人们却不能像水一样直接化身成为万物的形状。水虽然能够化身成万物的形状,但却不能像圣人一样知晓万物的性情,能看透万物的心中所想。那为什么圣人就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它不是以我观物,而是以物观物。这一段有点复杂,我们举个例子,你能想象先天性失明者记忆中的世界吗?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吗?闭上眼睛不就行了吗?实际上,无论你怎么闭上眼睛,都会存在一定的光感,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是没有办法想象的,有朋友会认为是一片虚无,实际上比虚无还要虚无,是一种彻底的视觉剥夺,大家可以尝试感受一下,是不是无法想象。我们想要感受和知晓,就只能放弃五感,这个就是意会,没有办法形容,也没有具体的方法。有人觉得这不科学,我们回看一下,以理观物其实就是科学的方法。不过渔者知道,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让我们看到本质,但却不能让我们彻底的了解万物。我们总以为将一个学科研究到极致就可以透视这个世界,但实际上任何学科达到顶尖时都会碰上一个瓶颈。所以伟大的实践者深知,我们不可能100%的了解世界和了解万物。比如说你去问一个预测天气的专家,他就会告诉你,任何设备也不会达到100%的准确率。这是一个道理的,就像是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砍柴老人又问渔者,你如何钓到鱼?渔者说,我用六种器具。老人问,具备这六种器具就可以钓到鱼吗?渔者答,六物具备而钓上鱼,是人力所为,六物具备而钓不上鱼,非人力所为。砍柴老人越听越糊涂了。渔者解释道,人能够控制的叫做份,我能够具备钓鱼的器具,并且来到这里钓鱼,这个就是我能够控制的。如果装备不齐全,如果我没有做到我能够控制的,这个时候没钓的鱼,这就是我没有这个命就是天意。所以你知道应该怎么处事了吗?言行的善恶与否就是你能够控制的,而因此所得的福与祸,就是命来控制的。你没有做到自己所能够做到的,自然就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坏人有好运,这个就是命,好人有坏运,这个也是命,但如果坏人有坏运,好人有好运,这个就是份了。听到这里,砍柴老人彻底被渔者折服了,他诚心发问,我经常扛柴,扛100斤也伤不了我,再加十斤就伤了我,这是为什么呢?渔者说,砍柴的事我不懂,但是我懂得钓鱼,我有的时候钓到大鱼,鱼的力气很大,拉又拉不上来,又舍不得放弃,来来回回花了好长时间才把鱼弄上岸,有几次差点被鱼带入水中淹死,这就不仅仅是伤到身体了。鱼和柴虽然不同,但因贪心而使人受伤却是一样的,100斤是你的力量所能够承受的。 虽然多,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100斤以外,就算是一毫,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何况是十斤呢?老人又问,人为什么能够称得上是天地之灵呢?渔者答,人的眼睛能够受万物之色,耳朵能受万物之声,鼻子能受万物之气,嘴巴能受万物之味。声色气味是万物的根本,人都能感知并化为己用。世间万物,但唯有人能认识万物,以一物识万物,这难道不是万物之灵吗?人是万物之灵,圣人是万人之灵。 圣人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敬物情,能以一心观万心,一生观万生,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老人知道自己碰到了高人,所以就问道,人有灵魂吗?渔者答,有。老人又问,你怎么知道的呢?渔者答通过人知道的,目、耳、鼻、口、心、胆、脾、肾,全部都具备的,叫做人,心的灵魂叫做神,胆的灵魂叫做魄,脾的灵魂叫做魂,肾的灵魂叫做精。神表现在眼睛可以看,精表现在耳朵,可以听,魂表现在鼻子,可以闻,魄表现在嘴巴,可以说,这八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称之为是全人。如果能中和这八者,调养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称为是人中之人。人因气而生,气推动着人体的运转。世间万物皆是阴阳,所以阳者是阴者的形状,阴者是阳者的影子,人是魂的形状,魂是人的影子。我们可以推论出它,但是却难以证明它。于是接着说,阴阳之间的关系十分巧妙,他们看似对立,却不对等,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就像君子与小人一样,君子为阳,小人为阴。如果世界没有小人,那自然也没有君子。正因为有小人的存在,才能够衬托出君子,他们之间的变化也代表着时代的更替。太平盛世,君子占六分,小人占四分,小人无法战胜君子,乱世之中,君子占四分,小人占六分,君子诚实,小人奸诈,所以盛世诚实的人多,乱世奸诈的人多。诚实可以成事,奸诈容易坏事。这个时候砍柴老人就疑惑了,那学会用君子不就可以万古长存了吗?渔者答,不一定。人与人之间会自动分类的。世上有明君,那么也会有明臣,奸臣生于明君之世,则不会变成奸臣,明臣生于奸君之道,也不会为他做事。上好义则下好义,上好利则下必好利。这句话挺有意思的,一个公司的架构不就这样吗?一个真正正直的领导下面不会有阴险的下属,同样,阴险的领导下面也不会有正直的下属。这个确实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渔者又说,你仔细想一下,我们细心耕种五谷,却不一定会全部收获,反观一旁的杂草,却长势凶猛。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君子和小人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事要人去做,事物的成败主要看人,所以一件事能不能成,一个架构合不合适,就要看如何使用君子和小人,君子喜欢善,小人喜欢恶,从善可以看出仁义,从恶可以看出利益,反推就可以得出利益至上就会滋生小人,仁义至上就会滋生善人。因为人本无善恶之分,但世界却存在善恶之分,所以你懂了吗?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之分,所以真正的道理从来都不是极端的,而是正反之间的那些道理。听罢,砍柴老人像是恍然大悟了一样,我听闻上古有圣人伏羲,今天好像就见了一面。说完再三拜谢,转身而去,只留下渔者立于天地之间。严格意义上来说,渔樵问对是一文戏曲,作者是邵雍,写于北宋时期。邵雍的一生都在隐居,并未出世,但他却能通过易理推算的方式,在深山之中看透了天下之事,那句你我今日一别,129600年后终会相见,就是出自于邵雍之手。据说邵雍推算了129600年,才得知这个世界处于循环之中。最后,不管你能从渔者的话中知晓什么道理,请记住一句话,想要了解万物,并不是把自己想象成万物,而是我即万物。


>> 留言评论